你對環境的投入,市場看得見嗎?

當綠色成效能被量化、貨幣化,你的企業才真正踏入永續經濟的主場


去年,市值超過 32 兆元的企業角逐減碳競爭;

今年,他們開始計算

每一筆綠色投資,能為品牌與生態換來多少回報?


全球正在重寫企業價值公式:

不只 EPS,還要 GPS —— Green Positive Score


2025碳競爭力百強,正在尋找能將永續投資化為市場利基的企業

你的成績,準備好讓世界看見了嗎?


入圍將有機會獲得:

新聞曝光

有機會獲得《商業周刊》報導

數位社群認同

商周.com網站公開百強企業

價值企業認證

獲得具指標性品牌信任度認可

品牌力提升

入圍即有機會獲得頒獎榮耀



【評選專家】

【時程規劃】

資料收集&問卷調查:

即日起~9/19

評選團審核:

9/20~10/17

《商業周刊》封面報導

百強名單公布預計11月中旬

【評選說明】

「碳競爭力百強調查」是國內唯一將「碳」與企業營運表現掛鉤在一起的指標

由商周與產官學界評委團(指標設計)、台大風險中心合作(問卷製作與分析)共同合作。我們將不作跨產業評比,而會讓分屬不同產業的公司,基於不同的產業特性,在同一類別中做比較,從近1000家上市企業中,選出前TOP 100。每年企業競爭激烈、快速奔跑:百強汰換率達5成。

今年問卷填答截止日為9/19的23:59。

名單將在11月中旬於商周官網與雜誌同步公布,並邀請百強企業參與共榮時刻。

【第一部分:企業公開揭露數據(永續報告書數據,無需填答)】

  • 我們將著重企業在過去3年的:
  • 碳排減少率: 碳排量變化
  • 碳生產力:營收與碳排之比例,碳生產力成長率
  • 減碳承諾度:公司為來減碳規劃與具體時程、達成狀況
  • 減碳與管理層績效關聯強弱:是否由董事會負責督管減碳目標
  • 揭露範圍完整度:是否已開始揭露範疇三碳排

【第二部分:企業線上填答問卷】

  • 減碳計畫、目標、措施之擬定
  • 設計產品、製程、組織、行銷等面向的低碳創新內容

【常見問題FAQ】

若您對本調查或填答問卷時有任何問題,請參考以下【常見問題】之說明;若您仍有其他疑問,懇請在問卷末的「留言區」寫下問題,或請您可來信詢問商周碳競爭力小組(flora_kuan@bwnet.com.twpaul_tsao@bwnet.com.tw),我們會盡快有專人解答您的疑惑。

FAQ

Q:不填寫問卷也會入選「碳競爭力100強」企業嗎?
商周是以所有上市且自主公布永續報告書、碳排資料的企業為評比範圍,同時輔以本問卷填答成績,做綜合評比。
若貴公司歷年的減碳實績相較同產業者大幅超前,確實可能仍會入選百強;公開揭露資料分數比重為70%,問卷比重為30%。因此,若貴公司未填答問卷,可能影響總分。
Q:問卷截止時間為何時?
至2025年9月19日晚間 23:59 止,懇請您在時間內完成填答。
Q:若已提交問卷,但想修改怎麼辦?
貴公司可重新填一份問卷,並在最後的留言區備註「以此份為準」。
Q:有些題目沒有註明是哪一年間,回答可依據目前狀況嗎?
可以,比如 8-2 題的綠電比例就可依據現行狀況填寫。
Q:要怎麼知道我們公司屬於哪個產業類別?
本問卷的產業分類,是依據「公開資訊觀測站」的產業類別做分類。貴公司可查詢在該網站的產業類別來選填。
Q:填這份問卷對企業有何益處?
除了有機會入選今年商周「碳競爭力100強」企業榜單,獲頒「碳競爭力100強」獎項外,商周也會據此規劃專題報導與碳競爭力論壇,貴公司有機會在商周媒體與論壇上曝光,並分享貴公司的減碳策略。
Q:我對於部分問題內涵不理解,請問該怎麼辦?
懇請您參考以下說明,若您想詢問的題目不在其下,請您在問卷末的「留言區」寫下問題,或請您來信詢問,我們會盡快有專人解答您的疑惑。
Q:7-1~7-4 題目分為製造業與服務業兩種,選填其一即可,但若我的公司同時含括製造業、服務業,該如何填寫?
若貴公司可選擇其營收占比較大之核心業務來填答,或是由貴公司可二擇一即可。
Q:我看不懂7-1、7-2 的選項內容,可否再進一步說明?
有關兩題的選項,包括以下三者:
□ 低碳技術上是新的或大幅改良的產品
□ 在低碳技術上是新的或大幅改良的服務
□ 以上皆無

種類:新的:指該產品在低碳技術上的特性或用途,與之前的產品是明顯不同的。可能是全新技術、將既有技術結合新用,或應用新知識的結果。
大幅改良:將既有產品性能顯著改良或提升,利用更高效能零件或物質降低成本,或透過部分技術改變達成改良目的。

特性:利用新的低碳技術提昇功能或服務效率、擴展產品或服務範圍。

舉例:
改變商品原料材質以符合低碳要求
推出具有環保或生態概念的產品
降低紙類使用改採用晶片卡
建置客戶資料卡系統、電話語音服務、電子銀行與電子保險服務
提供網路相關服務與電子商務(僅提供訊息不算)

英文定義:
Low-carbon product innovation is a new or improved good or service...
A good is tangible (e.g., smartphone, furniture) or downloadable (e.g., software, music).
A service is intangible (e.g., retail, insurance, courses, travel, consulting)。
Q:填完問卷,但沒有入選會怎樣?
商周僅公布入選百強的企業名單,其餘資訊不會對外公開。
Q:若我們的公司今年沒有入選,可以知道是哪邊分數落後嗎?
我們將在百強名單出爐後,主動通知貴公司入選與否;我們也非常歡迎貴公司來信詢問或交流,團隊將竭盡誠心回答相關問題,非常感謝!
客服:(02)2510-8888
傳真:(02)2503-6989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09:00~18:00(例假日除外)
©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 隱私權聲明
icon_BackToTop